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传播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,也是苗族文化传递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寄托,有着鲜明的历史传承脉络和长期累积的形式变化。苗族服饰与其他民族服饰相比,更多地承载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、族群文化、图腾文化以及苗族的女性文化。
2021年5月8日14:00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通途讲堂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系列第四讲《走进蝴蝶妈妈--苗族服饰文化解读》专题讲座,该专题讲座由贵州省管专家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、国家二级美术师、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、资深广告设计师郑波主讲。
讲座中,郑波教授提到:刺绣和蜡染是苗族服饰重要的装饰工艺。传统刺绣分为破线绣、错针绣、剪贴绣、锁绣、堆绣、辫绣等,保存着原始艺术特征。蜡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苗族蜡染工艺精湛,具代表性的有丹寨型、纳雍型、榕江型等。
据历史记载,苗族的服饰种类至少有一百种以上,清代就有“百苗图”之说;1985年北京出版的《中国苗族服饰》、《苗装》画册等的前言记载,苗族服饰大约有130种以上;贵州省2000年出的《贵州民族》画册记载,苗族服饰有170多种;《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》说,苗族有100多个支系,就有100多种服饰。总之苗族的服装可谓种类繁多。
此次讲座,通过郑波教授对蝴蝶妈妈和鹡宇鸟等图腾纹饰的解析,归纳苗族银饰的锻制技艺及流程,展现蕴涵其中的民族信仰、生活习俗、愿望等民族文化内涵。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并推广苗族银饰艺术与工艺的传承与创新,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